BDF软件简介

BDF(Beijing Density Functional)是一个独立完整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包,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基于现代密度泛函理论、能准确计算分子体系基态总能量的完全相对论密度泛函程序(早期的类似程序因数值积分精度太差不能准确计算总能量)。

BDF的研发始于1993年,并于1997年正式命名 [1]。最初的想法是对稀土、锕系、过渡金属、超重元素等小分子体系进行高精度计算,考察这些体系中的相对论效应,因此一开始就采用基于Dirac算符的完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(4C-DFT)和近乎完备的基函数“数值基+STO”(Slater-type orbital)。正因为如此,BDF对稀土、锕系、超重元素的计算结果一直被作为检验其他近似相对论方法的基准。BDF对重元素体系电子、分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被后续20余个实验验证。

2009年开始引入基于高斯基的解析积分,BDF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
毋庸讳言,BDF一开始就定位于发展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算法的平台,因此是一款“科研软件”。基于BDF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包括:相对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4C/ZORA/X2C-TDDFT) [2, 3, 4, 5, 6, 7]、精确二分量(X2C)相对论理论 [8, 9, 10]、准四分量(Q4C)相对论理论 [10, 11]、自旋分离的X2C相对论理论(sf-X2C+so-DKHn) [12, 13]、多体有效量子电动力学(eQED) [14, 15]、相对论核磁理论(4C/X2C-NMR) [16, 17, 18, 19, 20, 21, 22, 23]、相对论核自旋-转动理论(4C-NSR) [23, 24, 25]、相对论能带理论(X2C-PBC) [26]、X2C解析梯度和Hessian [27];激发态HF/KS方法(mom) [28];基于“用分子片合成分子” (F2M)思想的轨道局域化方案(FLMO) [28, 29, 30]、亚线性标度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FLMO-TDDFT) [31]、亚线性标度NMR方法(FLMO-NMR) [32]、迭代轨道相互作用 “自下而上”自洽场方法(iOI) [33];自旋匹配开壳层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SA-TDDFT) [34, 35, 36, 37, 38]、自旋反转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SF-TDDFT) [39]、基态/激发态-激发态非绝热耦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NAC-TDDFT) [40, 41, 42]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解析能量梯度 [43]、任意单值/双值点群对称化 [44] 等。

除了上述相对论/非相对论密度泛函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,BDF还有基于“先静态再动态又静态”(SDS)思想的波函数电子相关方法SDSPT2 [45]、SDSCI [45]、iCI [46]、iCIPT2 [47, 48]、iCAS [49]、iCISCF [50]、SOC-iCI、iCI-SOC,以及直接求解大矩阵内部本征态的iVI方法 [51, 52] 等等。

2021年7月与鸿之微科技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,双方合作推广BDF的商业化。鉴于BDF的现状,首期商业化版本将以荧/磷光材料发光机理和材料设计为主要应用目标,因此不包括4C/X2C相对论、波函数电子相关、固体能带/核磁等方法。即首期商业化的BDF将以DFT、TDDFT等特色功能为主,包括

  • 基态与激发态(通过ΔSCF)的能量:Hartree-Fock,Kohn-Sham DFT,包括LDA,GGA,meta-GGA,范围分离泛函,杂化泛函,双杂化泛函,等,支持色散校正

  • 激发态计算:TDDFT和TDA(包括FLMO-TDDFT、SF-TDDFT,X-TDDFT,XAS-TDDFT,等),以及MOM

  • TDDFT激发态偶极矩

  • 自旋轨道耦合:sf-X2C/SA-TDDFT/SOC

  • 激发态非绝热耦合:NAC-TDDFT

  • 基态、ΔSCF激发态、SA-TDDFT激发态的解析梯度和半数值Hessian(振动频率)

  • 结构优化:稳定结构优化,过渡态优化,最小能量交点(MECP),圆锥交点

  • 能量转移,电子转移积分

  • QM/MM

  • 隐式溶剂化模型

  • FLMO-NMR、基于局域轨道(FLMO)性质计算和分析

BDF的研发任重而道远。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研发人员的长期努力,更离不开广大用户的鼓励和支持。